華通路橋短融今迎兌付大限 政府施救成最后一根稻草
宏觀經濟環(huán)境、政治風險疊加,使得7月起債市風波不斷。今日是華通路橋短融的兌付大限,若無外部施救,將成為銀行間債市首單“黑天鵝”事件。與此同時,隨著私募債償付高峰的到來,這個市場更是成為近期信用事件的高發(fā)區(qū)。
政府施救成最后一根稻草
時隔八年,短融市場再度敲響信用警鐘。今日是13華通路橋CP001的兌付大限,消息稱華通路橋已向當地政府求助,主承銷商也已介入處理。但直至記者截稿時,仍未獲得最新進展消息,因此這4億元短融最終會否實質違約仍是未知數。
華通路橋一季度財務報表顯示,其應收賬款和票據總額共計35.2億元,若這部分資金可及時收回將有助于補充華通路橋的流動性。華通路橋主營業(yè)務之一是路橋建設,其主要客戶為政府部門。據報道,華通路橋對政府性主體的應收賬款余額達5.2億元,占當期全部應收賬款的40%。但經當地政府協調后目前可確認的財政償付資金僅為5000萬元,遠遠不夠覆蓋償付4億元的資金缺口。
若政府施救這“最后一根稻草”落空,華通路橋將不可避免陷入違約。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,本次短融危機與2006年的福禧短融事件類似,由于這家公司自身的資產質量并不是很差。若最后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,可能需要通過資產處置清算來化解危機。
中債資信也指出,即使不能如期兌付,由于公司杠桿率較低,僅為55%左右,資產對債務保障較好,仍有望獲得較好回收預期。
“問題在于,華通路橋的老板被抓了,這公司的資產可能會被凍結一段時間。”上述券商分析師指出。
民企債風險積聚
隨著集中償付期到來,“中國版垃圾債”也成了近期信用風險爆發(fā)的重災區(qū)。截至目前,今年已共計有3單中小企業(yè)私募債出現信用風險,包括4月份的13中森債和12華特斯和周二剛剛爆出兌付危機的12金泰債。此外由江蘇恒順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發(fā)行的中小企業(yè)集合票據將于7月29日到期,而發(fā)行主體卻資金鏈斷裂陷入停產,也徘徊在違約邊緣。
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指出,從已經公布的違約風險事件來看,都是民企。因此,信用違約風險還沒有到大規(guī)模爆發(fā)的時候,整體仍屬有序可控的風險緩釋過程。從當前的債市來看,產能過剩和落后產能以及轉型升級需要淘汰的產能,如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民企產業(yè)債則是違約風險爆發(fā)的重災區(qū)。
同花順iFinD的數據顯示,下半年還有29只私募債到期,涉及金額共計27.55億元。業(yè)內人士預計,下半年這一領域仍將出現零星信用事件。
陳龍表示,這些違約風險事件必然會涉及到正常用的債券,從而促使相對敏感的債券市場進一步分化,低評級的、產能過剩、財務惡化的國企債和平臺債可能隨著垃圾債惡化。
此外,對于今年剛滿“兩周歲”私募債,卻因信用風險大、利差補償不足,發(fā)行愈加艱難。上述券商人士稱:“最近私募債發(fā)得很少,沒有國企擔保的都發(fā)不出去了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