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家起死回生記:痛苦中的堅守
文化碰撞心態(tài)決定路徑
成功的故事似乎總有很多雷同。瑞尼爾總裁柯兆明和梁公軍、雷鳴一樣,在創(chuàng)業(yè)之前,都有著令人艷羨的一切:著名企業(yè)的高層職位、優(yōu)厚的待遇。他曾經擔任過摩根大通銀行個人和信用卡業(yè)務信貸風險治理副總裁,也在AIG(美國國際集團)工作過。
作為最早進入金融技術創(chuàng)新領域的華人之一,柯兆明至今為自己的過去感到自豪,“我當時在摩根大通做事,一個項目成功實施,每年產生的效益就有幾億美元,由于盤子大嘛,我管的部分總資產有2000億~3000億美元。”
但和梁公軍、雷鳴不同的是,柯兆明放棄原來的一切除了對于事業(yè)的理想,還有令他十分無奈、無法控制的因素。固然當年能做到他那一級別的華人最多不超過二三十,但在華爾街的環(huán)境下,這基本上已經是華人事業(yè)的天花板。“美國人能給華人最高的職位就是比較偏技術的高級副總裁,大約相當于咱們國內四大銀行資深點的部分副總或者處長,再往上不可能了。我們都是給銀行賣苦力的?!?/p>
“賣苦力”讓柯兆明看不到未來,即便已經在美國打拼20多年,無法真正融入洋人圈子的失望感覺讓他選擇離開。2004年,他回國在中關村創(chuàng)辦瑞尼爾,想把美國用信息技術改變金融治理和經營方式的事業(yè)在國內重新開始。
即使柯兆明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預備去適應中國國情,但巨大的社會落差還是讓他有點接受不了。用20年時間在美國形成的所有工作經驗和經歷,讓他在國內仿佛成了一個夾在中美文化之間的“雙面膠”,最讓他難以置信的是,他這個中國人已經連中國文化也搞不懂了。
原本目標明確,實施方案具體詳盡,在國內的環(huán)境下卻都變成不切實際,柯兆明發(fā)現用美國的思維和方式在中國拓展業(yè)務,根本無法實現。“大家從來沒想過,國內人喜歡扯皮。比如說本來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做完的事,扯皮就給你扯三個月?!睆目抡酌魅缃袷终{侃的語氣里都不難讀出他當時對國內情況的莫名其妙。
本來在不惑之年,放下優(yōu)越生活在親友反對聲中重新開始事業(yè)就承擔著比其他年輕創(chuàng)業(yè)者更大的壓力。對國內環(huán)境不適應的各種無所適從和各種迷茫,讓柯兆明剛回國時一度布滿抱怨和憤慨。他只能告訴自己:“這不過是第二次插隊。第一次插隊去美國,第二次插隊回中國?!?/p>
在美國時,艱難的時候柯兆明還在別人家外面的樓道里睡過10個月,“我睡覺,別人去衛(wèi)生間,稀里嘩啦地從我旁邊過”。想一想在美國令人唏噓的遭遇,柯兆明反倒釋然了,變得更加平靜和淡定。
他迅速調整狀態(tài),靜下心來逐漸了解環(huán)境,并因國情制宜,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,根據環(huán)境特點來制定可操縱的計劃和實施方案?!白鍪聵I(yè)比的就是耐心,還是不要抱怨,要去解決問題。我也確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,固然苦點、累點、慢點,但是能找到。”
他以華爾街的思維方式慢慢打開了中國之門,用專業(yè)和誠懇感動別人?!般y行是我的客戶,但我從來不請他們吃飯、飲酒,我在尋找健康的氣力,銀行里也有健康的人,他們愿意和我合作?!贝驍〈笞稍児?、以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吸引到工商銀行這樣的大客戶,如今對瑞尼爾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難事。
柯兆明不慌不忙地耕耘著自己的事業(yè)。“我給銀行上過300多堂課,金融系統(tǒng)幾萬多人聽過我演講,這應該算是成功吧?”
如今在柯兆明看來,過往的挫折、茫然、尷尬和現在的成功,都是浮云。
他也不愿意再用“放棄”或“堅持”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和總結過去,他更愿意用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來定義所經歷過的種種。“本來就沒什么堅持,這就跟吃飯、喝水一樣,都是人生的必然,我們到美國去,也是一個必然,甜酸苦辣都要嘗。人生就是這樣。所以是一個心態(tài)的問題?!?/p>